养狗别踩坑,这些坏习惯让狗狗越来越难管,最后吃亏的还是你!

在养狗这件事上,很多宠主总会掉进一些意想不到的坑里,甚至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一些让自己头疼的坏习惯。其实,狗狗天生聪明、憨厚,可要是没有正确的引导,它们的行为很可能会慢慢走向失控的边缘。等到宠主发现问题严重的时候,往往已经难以纠正了。

说到狗狗的常见问题,首先要提的就是不停地吠叫。许多宠主一开始可能会觉得,狗狗汪汪叫是正常的,甚至觉得它们是在和自己“交流”。但久而久之,家里的狗变成了小区的“警报器”,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,就能让整栋楼的人都听到它的声音。这时候,宠主往往会选择安抚它,甚至直接去抱起它,让它“冷静”。可惜,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。对狗狗来说,它并不理解“制止”是什么意思,它只知道自己每次吠叫,主人都会过来关注它。于是,它学会了一个新技能——想要吸引主人的注意?吠叫就对了。

想要解决这个问题,宠主需要做的并不是安抚,而是学会“无视”。当狗狗发现自己狂吠并不会得到任何回应,它自然会觉得这件事没意思,吠叫的频率也会慢慢减少。当然,这需要时间和耐心,但比起让狗狗吠到邻居上门投诉,耐心显然是更容易做到的。

除了吠叫,狗狗的攻击性行为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。很多狗在小的时候,都会有一些类似于“咬手”“撕咬玩具”的行为,这在幼犬时期看起来很可爱,甚至会让宠主觉得“没关系,反正它还小”。可问题在于,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,狗狗就会误以为“咬人”是一种正常的游戏方式,甚至会在成年后变得越来越具有攻击性。

有些人可能会认为,自己的狗狗很温顺,从来不会咬人。但意外往往就发生在“一次”身上。你永远不知道,当狗狗处于压力或害怕的环境中,它是否会突然发作。而一旦狗狗咬了人,宠主不仅要承担道德责任,还可能会涉及法律问题。因此,及早对狗狗进行正确的引导,让它知道“咬人”是不被允许的,是每一位负责任宠主的必修课。

再来说说狗狗的运动问题。许多人养狗,却忽视了狗狗的运动需求。有人觉得,自己工作忙,没有时间每天遛狗;也有人认为,狗狗在家里跑来跑去就足够了,不需要专门带它出去活动。然而,狗狗的精力可不是那么容易消耗的,尤其是那些活泼的犬种。如果狗狗长时间没有足够的运动量,它们往往会开始“折腾”家里的东西,比如拆沙发、咬拖鞋、撕纸巾,甚至在家里乱尿乱拉。到这个时候,宠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可狗狗已经把这些行为当成了“消遣方式”。

其实,解决办法也不复杂,就是每天坚持带狗狗出去遛弯。即使时间有限,也尽量让狗狗在户外跑一跑,消耗一些精力。很多狗狗在充分运动后,会变得更加听话、温顺,甚至减少不必要的吠叫。运动不仅是为了狗狗的身体健康,也是为了它们的心理健康。

关于喂食,许多宠主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“过度溺爱”。每次狗狗用那双可怜兮兮的大眼睛盯着自己,宠主的心就软了,不管手里是什么食物,都会想着“给它尝一点应该没关系吧?”但事实上,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狗狗变得挑食,甚至影响健康。很多人类的食物对狗狗来说是有害的,比如巧克力、洋葱、葡萄等,如果不小心让狗狗吃了,轻则肠胃不适,重则危及生命。

正确的做法是,给狗狗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,不管它怎么撒娇,都要严格执行。只有当狗狗知道,它的食物来源是固定的,它才不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。更重要的是,避免在狗狗“乞讨”时投喂,让它明白,食物不是通过撒娇来获取的,而是正常的生理需求。

如果你家里有一只狗,不妨仔细观察一下,看看自己是否也犯过类似的错误。如果有,那就从现在开始调整吧。毕竟,养狗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,你在教育它的同时,它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你。希望所有宠主都能用爱与耐心,陪伴狗狗健康快乐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