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伯曼
伯曼猫,又称缅甸圣猫,传说最早由古代缅甸寺庙里的僧侣饲养,视为护殿神猫。
伯曼猫属于中型猫,体型较长,肌肉结实,四肢中等长度,脚爪大而圆。身上被毛主要是浅金黄色,脸,耳,腿尾等部分毛色较深,呈咖啡色或深灰色。一双得天独厚的蓝宝石眸子,四只像戴上雪白手套的脚掌,再加上扑朔迷离的身世,令被称为"缅甸圣猫"的伯曼猫散发出独特的气质。
伯曼猫温文尔雅,非常友善,叫声悦耳,喜欢与人作伴,渴求主人的宠爱,喜欢与主人玩耍,对其他猫也十分友好。它们一旦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,便会流露其甜美及善良的性格。
据传,伯曼猫源自缅甸,最早被缅甸圣僧所饲养。传说伯曼猫颜色的来源是这样的:在LaoTsum庙宇的守护神是一只金黄眼睛的白色长毛猫,而庙宇的尊贵女神Tsun-Kyan-Kse的眼睛则是深蓝色。庙宇的主持与一只猫猫Sinh为伴,在一次遇袭中去世,而在主持去世的时候,爱猫Sinh踏在主持的身上并面向尊贵女神,在这时候,神迹显现使白猫的毛盖上一层金色,眼睛变成蓝色,面,脚及尾巴都变成泥土颜色,但踏在主人身上的四只脚却保持原有白色。Sinh过了七日后便死去,把主持的灵魂带到极乐世界。
伯曼猫是18世纪传入欧洲逐步进化定型的。在1919年,一对伯曼猫首次从缅甸运到法国,在运送途中,雄猫死去,只剩下母猫及其腹中小猫,自始伯曼猫在欧洲不继发展,于1925年在法国被确认。但在二次大战期间,全欧洲的伯曼猫只剩余两只,为了挽救这个濒危的品种,繁殖家唯有以异种交配方法,重新建立这个品种。自始以后,一般伯曼猫的注册必须最少有五代的纯种血统。
伯曼猫于1966年被英国确认,而CFA则于1967年承认这个品种。
建议爱猫人士饲养
一、细小
症状:猫咪得细小会出现发烧、抑郁,且身体体温开始逐步降低,出现虚弱、脱水、厌食、呕吐并且开始腹泻等症状。
解决方法:选择好的宠物医院按时打疫苗、家里保持卫生清洁,适当隔离。狂犬疫苗,3个月龄才可以开始打;猫三联,一般是2个月龄可以开始打,每隔一个月打一次。
二、猫鼻支
症状:发烧,鼻子产生大量的黏液,并且经常打喷嚏,伴随着结膜炎、角膜溃疡,出现大量流眼泪症状。
解决方法:一旦发现,要及时地就医,该病毒会通过空气传播,请及时的与其他猫咪隔离。
三、吐毛球
症状:猫咪出现呕吐、食欲不振,且排泄物里有毛球。
解决方法:定期的给猫咪喂食化毛膏,最好在家里种一些猫草。
四、肠胃不适
症状:呕吐、拉稀且食欲不振。
解决方法:先给猫咪禁食,再喂一些益生菌来调理,如果情况严重的话,要及时地就医。预防:1、保持饮食清淡;2、不要频繁的更换猫粮,换猫粮时要遵循七日换粮法。
卫生:由于猫身上毛发较多,所以容易携带各类的病菌和虱子等,为了猫咪和饲主的健康着想,应当定期给猫洗澡并梳理毛发;
饮食:不同的猫喜欢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,饲主不应为了方便而随意选取市面上的猫食,应当根据猫咪的种类、成长情况、身体状况等精心挑选猫食,还得为猫咪准备好专用的餐具;
健康:像人一样,猫咪也会生病,当猫咪生病时一定要将猫咪携带至专门的动物医院进行医治,平常还要对猫咪进行不定期的体检和疫苗注射,只有猫咪身体健康它才有力气和主人玩耍;
安全:有一句俗语“好奇害死猫”,猫咪是个闲不住的主,总是对于各种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,而且其天性导致了它特喜欢进入一些封闭的空间,所以主人一定要关好门窗、盒盖等以防止猫陷入潜在的危险中;
居所:猫咪最喜欢的就是躺在睡懒觉了,所以作为主人应当为它准备好一个睡觉的小垫子,而这些垫子当猫咪长时间使用后会有很多的细菌等,所以一定要注意随时清洗消毒;
猫砂:宠物随地大小便问题相比困扰了很多爱养宠物的朋友,但猫其实是一种特别爱干净的动物,所以只要主人为猫咪注备好了猫砂,猫是会自己去猫砂上大小便的;
猫咪是个不能受气的主,当主人强迫它做什么事情时他就会恼人,所以主人应当随时修剪猫咪的指甲防止陪它玩耍时被挠伤感染。
梳理时间:建议每三天一次
1、放松猫咪:在梳毛之前,可以先给猫咪来套按摩服务,等到小猫咪发出呼噜声之后,再进行下面的工作;
2、顺着毛发梳理:从背部→腰部→臀部→尾巴;梳理时可用少量的水将猫咪的毛发打湿,减少静电的产生,顺着毛发的生长方向,从上向下梳理;
3、由胸部向腹部梳理:将猫咪抱起,呈人的姿势坐到腿上,从上往下梳理。猫咪的肚子比较敏感,铲屎官在进行梳毛时,一定要快速又准确。
4、梳理猫咪的头部与脸部周围:可以从猫咪的头部或者是脸部往颈部方向梳理,梳理时要小心猫咪的眼睛。
5、腋下及腹侧的毛:此时猫咪可呈侧躺姿势,抬起猫咪的前脚,由腋下往腹部的侧面进行梳理。
6、最后,用排梳再进行梳理,将多余的毛去掉,理顺猫咪的毛发,结束整个工作。